当前位置: 滚动 > >正文

“量子计算”要火?再等等吧

来源:商业新知网    时间:2023-06-20 11:16:20

时候未到。


(资料图片)

最近,关于 量子计算 的新闻有点多。

首先,IBM宣布成功验证100+量子比特,该研究成果登上《Nature》封面。

紧接着,英特尔高调发布硅自旋量子比特 芯片 ,称要在该领域超越其他竞争对手。

除了这两家巨头外,国内外不少机构和企业都在推进量子计算相关业务,行业一片热闹景象。

但量子计算本身就十分抽象,哪怕技术难点不断被攻破,但想要投资该 产业 ,还是要慎重为妙。

我们为何需要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在新闻里近乎“无所不能”。

有人称,它比传统的 超级计算机 要快亿倍,还有人预言,量子计算就是AI的最终答案。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对于 量子力学 的印象还停留在“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样的调侃阶段,更不要说什么“ 量子霸权 ”(Quantum supremacy)这样的专业名词。

经过科学家们的一顿包装,量子计算瞬间成为一种“高大上”的前沿技术。

事实上,抛去量子力学这层“外衣”, 量子计算的本质还是一种算力技术 。

我们都知道,传统计算机基于经典物理,主要靠电路的0和1这两个确定态来实现计算。

而在量子力学里,物体除了0和1以外,还可以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处在一种不确定的叠加态。

在量子计算机里,这种叠加态被称作“量子比特”(量子位),不同的粒子可以产生不同的量子比特,而粒子之间互相纠缠又会形成另一种量子比特。

随着量子比特的增多,计算结果也会指数级增加。

假设传统计算机用3个电路能实现8种(2的3次方)结果,但量子计算机在加上叠加态之后,能代表的信息量远远不止8种结果。

正是基于这种特性,让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现传统计算机无法实现的复杂计算 。

商业化前的数道难题

毋庸置疑,量子计算机的算力相较于传统计算机有爆炸式增长,这就是所谓的“ 量子计算优越性 ”(或称量子霸权)。

随着传统芯片越来越接近物理极限,价格和耗电量都会逐渐翻倍,“后摩尔时代”的算力危机不断凸显,这就给量子计算机带来了市场空间。

一旦未来科学家们解决了量子计算机的硬件问题,是否意味着量子计算机就能完全取代传统计算机了?

并不完全正确。

现实情况是,在目前的技术下,量子计算机的误差其实非常大,这就限制了量子计算机的实用性。

随着 量子比特 ,量子计算机可以处理那些运算难度随着问题规模指数增大的问题,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基于量子比特这个“叠加态”。

回到前面的假设,3个电路形成了8种结果,到了量子计算机里,3个量子比特就可以出现8个不同的叠加态。

若是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算法可以依次运算完每种可能,最终得出一个正确答案。 这不仅 要求量子处理器有足够强的性能去完成计算,同时还要有控制误差的能力。

然而就以目前的硬件来看,想精准高效地应用量子计算机,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假设量子计算参与到AI大模型的预训练。

通常情况下,一个大模型需要大量数据“投喂”。

一旦在训练数据时不能保证输出的合理性,就会出现大模型“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现象,也就是所谓“ AI 幻觉 ”。

而量子计算机恰恰在准确性上存在“漏洞”——一旦出现叠加态计算缺失的情况,那么其结果的偏差就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AI 幻觉”的出现。

想要减少误差,也不是没有方法,要么是从硬件入手提高计算能力,要么是在算法上保证计算精度。

比起算法,从硬件入手相对来说更加简单一些。

IBM宣布实现成功验证100+量子比特后,立刻登上了《Nature》封面。

从报道来看,IBM在127量子比特的鹰(Eagle)量子处理器上,成功模拟了磁性材料的行为,并且无须纠错就取得精确结果,并且宣称已经超越经典计算机。

而英特尔推出的硅自旋量子比特芯片,同样是从硬件上入手,尽可能地简化了结构,提高了可靠性。

然而,并不是所有量子计算都能投入大量资金用在硬件升级上。

由于商业化的缺失,大多数量子计算企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这就需要企业有烧钱的底气 。

根据中金公司研报显示,目前国外主要玩家为谷歌、IBM、 微软 、亚马逊等老牌科技巨头,而国内玩家为阿里、腾讯、百度、华为等大厂。

除此以外,获得融资的量子计算初创企业并不多,并且融资的数额都属于亿元级别。

结语

总的来说,当前量子计算仍主要存在于实验室阶段,距离商业化较远。

因此,量子计算可以处理那些运算难度 随着问题规模指数增大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属于复杂模拟模型,例如金融、医疗、气候等领域。

只不过AI时代的到来,让一些人有了投资量子计算的想法。

有业内人士表示,与其寄希望于量子计算来解决大模型所遇到的算力问题,不如指望GPU的价格越来越低。

本文作者:jh,观点仅代表个人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