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东江湖,水自大坝倾泻而下,奔向苏仙区飞天山的神仙寨与郴江会合,形成翠江(耒水上游)。翠江蜿蜒北上,到达古人说的“船到郴州止”的位置,即苏仙区飞天山镇飞天山村黄泥滩附近。此处有4处水文崖刻,如同刻在石上的“水经注”,记载了翠江数次洪水泛滥的情况。
近日,记者随水文专家来到苏仙区飞天山镇飞天山村黄泥滩自然村。翠江边,一个大型崖坦(坦即大石洞)映入眼帘,当地人称其为“洪坦”。
洪坦崖壁上,刻有4处水文崖刻。“经考古、水文、气象等专家鉴定,这4处古代水文崖刻,是我省目前发现最早、最多的水文崖刻,将湖南水文历史向前推进了350多年。”省水文中心负责人介绍,水文崖刻是保留典型旱涝水情水文信息的重要形式,是提供直观、明确、可信的水文记录的重要历史资料,对历史水文复原、水文规律研究具有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也是重要的水利遗产。
(资料图)
游人乘船游览郴州市飞天山。在飞天山黄泥滩附近,有4处水文崖刻。(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京明 摄
把湖南水文史向前推进了352年
在翠江黄泥滩边上摆渡了几十年的村民欧阳运见,今年74岁。他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来了一支长沙水文调查队,在洪坦实地查看了一阵子,做了相关的标记和记录。
“当时我还在洪坦摆渡,这里还住着一些人家,大家纷纷给调查队的同志介绍情况。”欧阳运见回忆。据了解,1986年,当时的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队长龙福廷,带了几个人来黄泥滩考察鉴定后,相关部门很快采取了保护措施。1987年3月,“水文崖刻”被原郴县人民政府列为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24日,“水文崖刻”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文崖刻所在的凤形山(洪坦)。 通讯员 摄
2022年6月,为全面摸清郴州市水利遗产现状,保护和传承水利遗产资源,郴州市水文中心启动新一轮水利遗产调查。
“我们组织专人深入文化部门、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水利局等地,查阅收集市县志等相关资料,初步摸底,筛选出全市水利遗产名录152个。”郴州市水文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屈敏介绍,根据摸底调查的水利遗产名录,郴州市水文中心派出4支调查队进行实地考察,全面做好资料收集和现场拍摄。其中,黄泥滩4处水文崖刻经专家鉴定,是目前我省发现最早、最多的水文崖刻,把湖南的水文历史向前推进了352年。据文献资料记载,湖南之前最早的洪水水文记录是公元1482年。
目前,郴州水文中心正在整理水文崖刻调查资料,研究相关方案,保护、挖掘这一水利遗产。
长江中游地区罕见的水文崖刻群
红岩绝壁,翠江滔滔,像在述说其漫长的江河史诗。
“这处水文崖刻是记录了建炎四年时期涨过的一次大水。”郴州市博物馆研究员罗胜强指着离地面4米高的一块水文崖刻介绍,石壁上“建炎四年”等字迹仍清晰可见。“这个崖刻的左边是另一块崖刻,上面刻有‘万历四十五六年’等字样。”顺着罗胜强的手指,记者看到又一处水文崖刻,字体大,镌刻得深,内容更清晰。
“另两处崖刻在洪坦上面的中部位置,离地面更高。”罗胜强告诉记者,当年郴州地区文物工作队员龙福延等在这里发现4处古代水文崖刻,分别为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明万历四十五六年(1617、1618年)、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均认定为水文崖刻。
罗胜强介绍,这4处水文崖刻均为楷体、直书(据实书写)、阴刻(刻成凹形),镌于一块约百米长的红砂岩壁上,岩壁最高达40米,4处刻石面积共约0.7平方米。记载了翠江自宋代以来,5次涨洪水情况和沿河两岸房屋、农作物被毁的情景,为研究宋明清时期翠江在郴州飞天山镇地段洪水造成的灾情,提供了翔实的文字资料;也为研究宋明清时期的崖刻历史,以及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由于年代已久,个别字表面有些风化,但字迹都能辨认。如南宋建炎四年崖刻铭文记载:“建炎四年庚戌岁六月三十日黄水涨高十三丈进煞乡下禾米麻豆 立记人何三记。”意思是,公元1130年6月30日,该处最高洪水水位达13丈,浸死乡下禾、麻、豆等农作物。
另外3处崖刻详情分别为:万历四十五六年丙辰丁巳岁连涨洪水十丈禾米豆麻无收 阳记;大清乾隆四十乙(一)年丙申岁六月二十五日涨洪水升七丈沿河两岸屋宇田禾生理俱已潮洗 阳文美刻;大清道光十九年己亥六月十八日洪水九丈高屋宇冲倒禾苗尽无 阳运加 立记。
清道光十九年水文崖刻。 通讯员 摄
“这里还有一处完全风化的崖刻,村上的老人讲,这里也记录了涨洪水的情况;现在虽看不出字迹了,但当年雕刻的痕迹仍然可见。”欧阳运见说。
罗胜强介绍,发现的4处水文崖刻分布密集,而且延续的时间也很长,从宋代一直到清代,相距年限分别为487年、1年、158年、63年。从记载的时间可以看出,涨水多发生在夏季末。这是长江中游地区罕见的水文崖刻群,为研究湖南的气象史、农作史、水文史及水利资源提供了重要依据。
欧阳修后人刻崖警示
住在这里的古人为何如此重视水文崖刻?飞天山村黄泥滩自然村村民欧阳爱毛说:“我们欧阳氏家族一开始也不是住在这里,是后来才搬迁到这里。我们是欧阳修的后人,最早是欧阳修的第九代孙欧阳先发迁至郴州。”据欧阳氏族谱记载,公元1297年至1307年,欧阳先发于元大德年间自衡阳松柏市携子迁徙郴之瓦窑坪(黄泥滩旁)。
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最早那处崖刻是在我们祖先迁徙来此地之前刻下的,说明当时这里也是有人居住的,后来可能不堪洪水泛滥,就迁走了;到了元朝初期我们的祖先迁徙落脚到这里。”欧阳爱毛介绍,祖先将涨洪水这样重要的事情,以楷书崖刻的形式记录下来,警示后人要防范洪水带来的灾难。
历经沧桑保留下来的水文崖刻,成为飞天山景区重要的一部分。在水文崖刻所在的石壁下面,还有两块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立的汉白玉石碑,碑文标题《廖姓重增我渡永垂不朽》,记录了廖姓村民集资捐款修渡口、增设渡船的情况。
“以前这里是个繁华的渡口,方圆百里的人都要经此渡河往返,但从渡口上船只有一条小路,非常狭窄。廖姓村民集资捐款做善事,方便后人通行。”欧阳爱毛介绍
X 关闭
2021年北向资金流入超4300亿元 外资热情拥抱中国资产
尽管面临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外资在2...北交所董事长徐明:北交所成立以来股票平均上涨98.9%
北京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徐明8日表示,北交所...宁吉喆:2021年中国GDP将连续第二年超百万亿元
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黄金消费市场渐回暖 “古法金”饰品获年轻消费者青睐
2022世界珠宝发展大会正在海口举行。8日在...观察:中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开通之“时”与“势”
杭台高铁首趟列车即将发车。张煜欢摄1月8...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中国生态环境部7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全国...人社部发布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了《...云南永善佛滩顺河梯级电站全面推进建设
日前,云南省永善县顺河村举行了佛滩顺河...中老铁路的背后 “税务专车”一路同行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仅需...哈啰出行投资成立装饰工程公司 注册资本200万元
企查查APP显示,3月18日,上海钧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