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滚动 > >正文

见素抱朴_见素抱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5-29 14:43:01

1、意思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

2、语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相关资料图)

4、绝学无忧。

5、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

6、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7、扩展资料《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8、“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

9、“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

10、“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

11、“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

12、“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13、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

14、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

15、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16、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

17、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X 关闭

精心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华东建筑工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41   联系邮箱:2 913 236 @qq.com